2022年9月的上海,很多高校受疫情影响没能如期开学,上海体育学院就是其中之一,这个状况很长时间都没见好转。对于上海体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副教授顾楠来说,最庆幸的是从10月开始国际国内乒坛大型赛事不断,作为热爱乒乓的人在大饱眼福之余,这一段奢侈的赛事密集期,也让他和学生们枯燥的乒乓球网课多了很多内容——看直播,看重点比赛录像,课上讨论,课后留作业写观赛感受……真正的赛事观摩比单纯的纸上谈兵终究鲜活得多。“运动专业的学生,实践比理论重要。”顾楠盼着开学,上海体院是他奋斗了26年的地方,他从来没像最近这两年一样,总要这样久违校园,他盼着赶紧与学生们“重逢”,球台边才是他最喜欢的地方。
放弃职业道路,也是不错的选择
26年前,那是1996年的8月,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(南方赛区)在杭州举办,13岁的顾楠代表江苏队出战,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。顾楠是江苏南通人,小时候体质较弱,喜欢乒乓球的父亲就带着他打球。从南通市体校到江苏省体校,顾楠的打球生涯按部就班,也未曾有过波澜,直到这次少锦赛。
那次比赛,顾楠的表现异常出色,拿到了男单和男团的双料冠军,也吸引了前来挑选队员的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徐增祺的目光。徐教授一眼相中了这个苗子,那一年的9月份开学,他就把顾楠带到了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学校。那时候的顾楠还不知道,自己已经和上体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带着全国冠军的荣誉,又被上海体院点名要人,顾楠也盼着自己能继续往上走一走。在上体附属竞技学校的那几年,在王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他参加了很多全国性青少年比赛,也取得了一定成绩,还多次入选全国优秀青少年的集训。“但是中国乒乓球优秀的后备人才实在太多了”,回忆往事,顾楠已经不再为没能进国家队而遗憾。
刚工作的那几年,顾楠经常兼做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比赛。
2000年,顾楠顺利考上了上海体育学院,成为一名大学生。成年后的顾楠想法成熟了,他不再执着于职业乒乓球之路,“如果能够成为具有高学历的乒乓球人才,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”。他开始在正常的乒乓球训练之外,更多地重视起文化理论课的学习,并且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,一边攻读硕士学位,一边开始带着本科院队和上体竞校的小队员们训练和比赛,开始了“半工半读”的日子。
看着那些像自己当年刚来到上体时一般大的孩子,顾楠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。事实上,在他2007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,具有专业乒乓球水平的硕士研究生在全国也寥寥无几。如果说一定要为自己热爱的乒乓球事业做些什么,对于顾楠来说,用自己的学识和经历去培养更多的人才,或许和自己到赛场上争金夺银一样充满诱惑力和成就感。
中乒院成立,人生第二个转折
一边读研一边带队的顾楠,毕业后很自然地留校成为一名教师。作为上体和竞校两支校队的主教练,他既要带队训练比赛,又要给本科生上课,日子过得格外充实——每天早上6点出操,上午上课,下午和晚上带训练,等到一天的工作结束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。在顾楠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,学院的女队在2009年冲上了甲A,男队也进入了甲级联赛。
因为几支队伍处在不同的级别,出差成了顾楠的家常便饭,经常是几支队伍的比赛无缝衔接,顾楠一个个“赶场”后,回到上海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。那时候的顾楠还没成家,“一人吃饱全家不饿”的状态让他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,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走过了5年,顾楠生命里的第二个重大转折到来了。
2010年,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、由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和上海体院承办的中国乒乓球学院成立了。这是中国第一所单项体育运动普通高等学院,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所以乒乓球为专业的高等学府。顾楠和原来上体乒乓球教研室的同事们以及乒乓球专业的学生们,全部转到了中乒院工作和学习,这让顾楠感觉自己在工作中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
有了中乒院这块招牌,学校的生源质量有了很大提高,有不少国家队队员也来到这里进修,这让学校的比赛成绩大幅提升。在2014年上海市第十五届市运会乒乓球比赛高校组(高水平组)比赛中,中乒院取得了4金3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。
而对于顾楠来说,这个“重大转折”更重要的意义是让自己的教学训练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,这得益于中乒院为学生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机会。“我参加了很多高水平训练营的教练员工作,如国际乒联组织的‘希望之星’训练营、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赛前训练营,并多次赴卢森堡参与中乒院欧洲分院的集训工作,有幸与李晓东、张怡宁等顶级教练员、运动员一起共事,从中学习到很多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理念。”
中乒院赴卢森堡参与中乒院欧洲分院的训练营活动,顾楠与李晓东、张怡宁等顶级教练员、运动员一起工作。
“刚留校工作那几年,热情特别高,但是经验不足,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总是急于求成,觉得学生的技术水平提高比我预期要慢很多。”直到在一次参加活动时与一位老教练的交流过程中,顾楠才了解到,即使是一名天赋较好的运动员,在解决一项技术问题时,从技术的动力定型到比赛中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,大概也要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。茅塞顿开的顾楠终于不再急躁,在掌握了运动员的训练节奏后,带队训练比赛的状态和成绩都越来越好,先后获得了2017年全国乒乓球甲B联赛男子团体第一名、2018年全国甲A联赛男子团体第七名的好成绩。
为师十八年,身教重于言教
今年是顾楠从教的第18个年头,当年的上体学子如今也已经桃李天下。在一次毕业生和老师的聚会上,几个学生向顾楠透露了一件上学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——顾导这么多年雷打不动6点出早操,从来就没缺席或迟到过,我们除了盼下雨就是盼顾导生病,但他怎么从来不生病?学生和自己分别多年后的一句玩笑,让顾楠哭笑不得,“我一直记得我的导师刘雅玲老师教导我们的一句话——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和引导学生,身教重于言教”。
身教重于言教,简简单单的六个字,做起来并非易事。顾楠除了在学生眼中有着“永不生病的铁打身体”,更是把妻子和孩子也“赔了进去”。大多数老师的孩子都盼着寒暑假能和父母多一些相处的时间,但顾楠越到假期越要忙着带队训练比赛,同为教师的妻子为了不给他增加压力,一到假期就自己带着孩子回到南通老家,顾楠索性踏踏实实住进了学校,和学生们摸爬滚打在一起,训练和队伍管理的效果都翻了倍。
2014年上海市运会中,中乒院取得了4金3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。图中有不少大家熟悉的国家队员,后排右四为顾楠。
除了言传身教,必要时候的“直给”式建议顾楠也从不马虎。“教育学生,首先要教他怎样做人,人做好了,球技也会提高的。”正因此,除了传授乒乓球技战术和理论知识,顾楠也会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,给他们做四年大学学习和未来生活的规划,同时更加重视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,“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少走弯路,飞得更高更远”。
事实上,无论飞得多高多远,学子的心里总是对母校有一分牵挂,更何况从未离开的顾楠。去年11月8日,上海体育学院迎来了70岁的生日。连着很多天,顾楠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为母校庆生,“这里承载了我的青春,见证了我的成长,也是我职业生涯起航和我一直为之奋斗的地方”。2023年1月,顾楠也迎来了自己的“不惑元年”,他的生日心愿之一就是能以自己的点滴努力,为母校继续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贡献一份力量。
本文选自《乒乓世界》2023年第1期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